音乐课节奏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4-07-14 11:32:06
音乐课节奏教学心得体会

音乐课节奏教学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音乐课节奏教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音乐课节奏教学心得体会1

在新一轮音乐课程的改革中,最大的变革就是教学方式的改变。小学音乐教学应如何在新时期以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有下列一些心得体会和感悟:

一、改变观念和思维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教育变革时期,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革传统的音乐课,创造性地、灵活性地使用教材,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或促进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

那么,学生的心理需求是什么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学生喜欢活动性、趣味性很强的,并能参与评判的音乐课内外教学活动。如低年级的学生爱唱、爱跳、爱表演,喜欢与人争高低;喜欢比比划划、敲敲打打;喜欢听故事、讲故事,乐意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渲染;喜欢童话和课本剧的演出,表达自己的想法;喜欢当干部,当老师,并希望老师像他们一样听从指挥,服从安排,同唱同跳同奏;特别好奇,具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喜欢听表扬,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奖品等等。高年级的学生喜欢听音乐,崇尚时尚,乐意学唱自己喜爱的歌曲,喜欢课外活动,乐意在赛歌、赛舞和演奏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因此,音乐教学就应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教学活动,以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艺术的王国,领悟音乐艺术的美。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

对于低年级同学来说,他们好动、注意力极易分散,但我抓住小同学爱听故事,善表现的特点,我采取讲故事引入课文内容,学会歌唱后,再指导他们根据词中内容来表演。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这时同学们的.热情高涨,慢慢喜欢上音乐课。这样,每次上音乐课他们都会有一种期待,当然

我也会不失时机地将教学音乐基本知识、节奏、歌曲处理(比如以什么情绪来唱好他)等讲授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和学生取得配合,收到了一些效果,教了不少儿童歌曲,为丰富儿童的音乐世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三、调动学生情感。

小学生善于模仿,喜好游戏,我们应该放开学生的手脚,引导他们把音乐转化成自己情感化的想像世界,用肢体语言去体会音乐的蕴涵。有了参与听辨音乐的过程,鉴赏音乐就有了一定的基础,音乐作品的产生,有赖于作曲家创作的情感、情绪体验与灵感、风格、取材、体裁形式以及时代背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则可以用肢体语言带动学生的情绪变化让其更深刻地体会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情绪.

四、培养学生的丰富的想像力。

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让其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从多侧面感受音乐,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创作性的表演,不拘形式,不求统一,只要能启迪学生们的想像力,都可以进行创作性的表演,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特长的机会,而且锻炼了大胆、勇敢、活泼的性格,一改原来的音乐课堂呆板拘谨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音乐教学是一个使学生身心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只限于一种教学方式,更不能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应以灵活、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是紧跟时代发展要求的,是符合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心理需求的,是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归纳、提炼出来的。

音乐课节奏教学心得体会2

县里组织了志愿者送课下乡活动,我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在听过两位老师执教的《小螺号》和《节日欢歌》两堂音乐课,让我深有体会,这两堂课的共同优点有:

 1、注重听觉体验,每次聆听都有明确的目的且循序渐进。

当然这只是大致的划分,每一阶段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提出具体的聆听要求。

2、以兴趣为动力进行愉快教育,注重审美体验。

生全身的每个细胞都融入到音乐之中,把他们从座位上解放出来,蹦蹦跳跳进入音乐的世界,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审美愉悦。

3、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教师笑容可掬,语言亲切随和,富有激励性。同时过渡语的设计也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实践证明,学生爱上某一门课往往是因为爱这门课的老师,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很大程度决定了学生的情感取向。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不仅是声音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所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更应该把美好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音乐课节奏教学心得体会3

20xx年4月6-9日,烟台音乐优质课比赛在龙口举行,在这3天的时间里我们听到了“不同风格”、“不同版本”的市级音乐教学优质课13节,受益匪浅、感触颇多,现将自己一些粗浅的感受说一下。

十三位老师的授课,各具特色,亮点纷呈,充分体现了各个地区的先进教学水平,设计精巧,语言精练,这些优质课无论是在知识结构、授课方式上都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素质教育观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型音乐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了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积累音乐文化的广阔空间,切实做到了“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习美、让学生在音乐中创造美”。

综合各位参赛教师的教学方式,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第一、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本次参加讲课的教师都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老师们的课件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实用有效,不花哨,不杂乱。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富有创意。例如开发区的'天琪老师所讲授的《啊朋友》一课中,多媒体的使用恰到好处,本节课共用了3段视频文件,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音乐在影视中重要地位。特别是整节课的最后拓展部分动画视频的运用使整节课达到了高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第二、备课方面

教师备课的三个要素就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和学法。本次听课的一个突出的感受是各位参赛教师都能充分的挖掘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都做到了以学为主,多元互动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在学生环节 ……此处隐藏11556个字……;4、师生共同创编歌曲(摇篮曲、进行曲)5、旋律创编:(1)加减音符;(2)改编歌曲,如,加上朗诵、拍手、律动等。 (五)“表现”是音乐教学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是学生价值取向的反映形式也是教师实施教学方式、策略、评价的依据。从各个版本的教材中,都能感到,对于各类音乐学习都有提出具体的音乐表现的要求和做法(如,艺术教材有:歌唱表演、聆听表演、律动表演)。对此我们要重视“表现”的研究,新的音乐课标在“表现”领域提出具体的要求,说明了一切音乐教学活动都离不开“表现”。都应该是边学习边表现,特别是音乐双基的学习更要求在表现中落实。大家知道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在玩中、动中展开教学,表现“比”玩、动“从本质上讲,要求更高,如果是没有质量盲目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表现“应该是学生将自己的音乐经验、见解、感受通过一定的音乐技能技巧表达出来,是有技能含量的。换言之,在”表现“中学习才能进步。既:欣赏、唱歌、编创、奏乐、识谱都应该在表现中进行。建议:1、学习常规要加强,养成爱表演的良好习惯;2、重视节奏、律动、声势表演的训练,训练以及会表演的能力,以及较深刻感受音乐文化提高审美能力建立基本素质(简单的踢踏舞步就能反映出藏族、蒙族、维吾尔族舞姿和不同和民俗文化的不同);4、歌唱教学除了要声情并茂,表演也要同步跟上。

三、课改存在的问题及音乐教师的反思:

 (一)存在问题:培养时间短,对课改理念不透彻,无法将理念带入课堂教学,仅仅是流于形式;存在教师对课改缺乏热情、主动。 (二)音乐教师的反思:

1、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发挥音乐教育教学优势,体现音乐课堂教学的人文特征。音乐教学的人文特征与其他人文学科不同的是:在音乐要素的探知、音响感受以及歌唱、奏乐等表演活动中发现音乐独特的艺术形态:和谐、优美、欢快、激昂并从中获得语文学习、美术学习不可替代的审美和情感体验。根据这样的理解,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尽量向学生传递优美、生动和多样式的音乐,如a老师的奏乐、歌唱、表演、语言都要力求准确、优美;b课堂教学设计应从学生的经验和需要入手考虑不好听,不好唱的音乐不要强调学生听和唱,或者学生会远离音乐课堂;c不要为了综合而削弱音乐丢失了音乐的个性的特质。 2、“综合”应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课堂上和综合;二是课程的综合。音乐课堂的综合,应该是以音乐为主线的音乐间以及相关文化间的综合,要自然、生动。如欣赏电影音乐,首先想到的是音乐,为了探索电影音乐的性质和牲,必然要涉及到电影表演艺术形态和情节等。总之,主和次要明确。而课程上的综合应该是分别由不同艺术学科的形成单独切入教学,构成的艺术综合课程。不要片面的把“综合”理解为在一堂课内多门艺术的拼凑和叠加。

音乐课堂不应该只关注音乐教学舞蹈、戏剧、电影也应适当的、有计划的进入音乐课堂,拓展我们和学生的艺术视野,提升审美品位。 3、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新理念,有的学科包括音乐教师实话这一理念后,提出质疑。我个人的看法是:”合作学习对于音乐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一直存在于音乐课堂中,关键是合作质量和效果。音乐课堂教学切实离不开合作(全班、小组)。那么,我们要深入研究“合作学习”理论和方法,使之科学地运用音乐课堂中,优化教学过程与质量。

4、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要多元多样,不应该还是沿用传统习惯和教学模式,既:纯粹地围绕一个音乐作品以歌唱、欣赏为主的教学,或者是歌曲和欣赏综合的教学。应该建立更多样的教学模式,如,主题下的音乐要素体验与探索的综合音乐感教学(节奏、旋律、力度、音色)如,民族基本舞步、歌曲创作、打击乐器等的教学。努力拓宽教学内容和模式,让学生感受更丰富的艺术文化获得更生动而多样的艺术养分。

音乐课节奏教学心得体会10

很高兴这学期开设了音乐欣赏课,在陈老师耐心、满腹热情地指导下,我深感受益匪浅。正所谓,师傅领进门,造化在个人,在短短8次课的学习中,我觉得我对美好音乐的欣赏能力,对各种乐器的鉴赏能力,以及对高雅音乐的敏感程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当然,在欣赏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麻烦和困惑的事儿。下面我来细谈对这门课程学习的的心得体会:

首先来谈谈我们的陈老师。第一节课,初次接触陈老师,被她的认真劲儿吓一跳,因为陈老师一上讲台,就来句“上课”,班长接上“起立”,我们集体来场正式的见面礼仪活动,而且还实行每节课点名制度,不得让在座的各位咋舌诧异。在后来的课堂交流中,越发觉得老师很可爱,第一:老师很负责,课上的很充实。第二:老师很有魅力,她在教学中,乐理知识说得很生动,乐曲鉴赏得很有感情,重要的一点是,她试唱得很有味道,圆润的嗓音中跳动着对音乐的热爱,丰富的表情更传达了对音乐的陶醉,具有相当大的感染力,有时我们觉得,光听老师试唱就是享受了。第三,老师很大方、热情,不论在讲课还是试唱中,眉宇之间都散发出一股豪放之气,学音乐的就是不一样。

再来谈谈对音乐欣赏课认识和体会。我认为,没有音乐是乏味的,不懂音乐更是悲哀的,有旋律、有节奏、有音符的生活是享受的,这门课的学习正提高了我们对美好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感受能力,引领我们走进音乐、了解音乐、感受音乐??具体地说,通过这门课的学习:

第一、我了解了许多乐理知识,如旋律、节奏、复调等,认识了音乐的曲式美,知道了音乐欣赏的审美实践,欣赏音乐应从音乐感知入手,然后进入感情体验,再唤起我们的想象和联想,最后通过理解,认识领悟音乐的思想和生活的意境,最终获得音乐的美。

第二、了解了国内外民歌的风格特色,比如日本民歌的.演唱方法很独特,采用独特的颤音,一次多音的拖腔,表现了日本的民族风格,民谣《樱花》便是典型的代表;再如艺术歌曲---咱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她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把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融入到西方交响乐当中,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再创经典,她感伤的旋律,柔柔轻拨,是微痛的驿动,是心愁的缓泻,深深的哀怨、浓浓的情殇;她感人的故事,表现了中国儿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第三、了解了多种乐器的音色演奏特征,如铜管乐器(圆号、小号、长号、大号)音色特点是雄壮、辉煌、热烈,虽然音质各具特色,但宏大、宽广的音量为铜管乐器组的共同特点,这是其它类别的乐器所望尘莫及的。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音色特点是柔美、动听,在古典音乐乃至现代轻音乐中,几乎所有的抒情旋律都由弦乐声部来演奏。

最后谈谈我对音乐欣赏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我觉得应该配教材,这样利于老师的特色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讲乐理知识的时候,光是老师“讲”学生“记”,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

第二、老师应该让学生也参与试唱得环节,这样让学生自己参与,主动体验,更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

总之,从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对民歌、艺术歌曲以及通俗歌曲有了新的诠释,现在也不会像以前一样,耳朵里只容得下流行歌曲了。

《音乐课节奏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