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饼问题》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14 11:54:51
《烙饼问题》教学反思13篇

《烙饼问题》教学反思13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烙饼问题》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烙饼问题》教学反思1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P112“数学广角”的内容。和以往的教材相比,是新增加的内容。主要目的是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向学生渗透一些优化的数学思想。教学目标是通过烙饼问题,使学生认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初步感受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烙饼问题”学生是陌生的,而且“烙3个饼”的最佳方法与实际生活是有距离的,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困难。如何突破难点,让学生真正掌握,初步感受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呢?本节课我能做到以下几点: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打破常规教学。

很多老师在教学这个内容时,都是从烙一张饼、两张饼所需要的最短时间学起,这样设计比较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容易从1张饼、2张饼的方法得出烙3张饼所需最短的时间,但是这样设计也是将难点放低了,学生不需要进行太多的思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而我大胆的直接提出“烙3个饼至少要多少分钟”来教学,因为要想解决“烙3个饼至少要多少分钟”必须也要考虑烙1张饼和两张饼所需的最短的时间。我认为这样的设计很有魄力,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探究、比较与讨论,终于使学生从中得出烙3张饼的最佳烙法,这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大胆创新的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广阔的思维空间。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是叶澜教授建立的“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她主张“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价值需要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的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这就要求教师应把“学习的基本权利”还给学生,使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掌握在学生自己的手中。新课标也强调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本节课,本人能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第一位。本课以烙饼问题组织一系列的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体会优化思想,而不是以老师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维。比如,“烙3张饼,怎样烙才能尽快让大家吃上饼”,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对比的过程中掌握最佳烙法;又如,在总结“烙饼的总时间=烙饼个数×每面要烙的时间”这一规律时,老师没有简单的将结论给出,而是先让学生解决“烙4张、5张、6张、7张饼”最短需要几分钟,然后再提出“如果要烙100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寻求规律,让学生思维不断碰撞,最终生成“求最佳烙法所要的时间的方法”,上升到构建数学模型,形成数学理念的高度。整节课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引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悟优化思想

新课标提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获取知道的学习方式之一。本节课在教学中本人立足学生的“数学现实”,先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积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猜想、交流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思维能力。放手让学生讨论,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始终让学生面对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是重点环节。直至将“想法”与“发现”提炼、升华为一定的规律性认识。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重现课堂开放、生动的本来面目。如为了寻求“烙3张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的优化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各自的聪明才智,所获得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学生的新的认识不是通过教师板着面孔的说教得到的,而是来自于发挥集体智慧的讨论,是学生自己“悟”出的,变“教”为“探”,环环相连,激活课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发现了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妙处,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一节课下来,也有几点值得深思,反思自身,在很多方面还需努力啊,主要罗列几点,提示自己:

1.课堂情绪调控有待加强,教师受学生的状态影响较大,不能很好的自我调节。

2.我对于课堂上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处理的不到位。

3、一个小小的疑惑:很多教师提出疑问,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众不同,是否合适呢?会不会拔高要求?

《烙饼问题》教学反思2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新课标新增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策略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以“烙饼”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围绕怎样烙饼,才能尽快吃上饼?展开教学,设计了烙1张、2张、3张----单张,双张饼的探究过程。以烙3张饼作为烙饼问题的突破口,形成了多种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佳方案的意识。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利用手中的圆片代替饼,经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规律——建构模型”的过程,整节课我着重渗透了以下理念: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

《新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如,这节课我以小红家吃烙饼——正反面都要烙,(演示烙饼的过程)锅里一次可以同时烙2块饼引出问题:怎样才能尽快吃到饼。让学生操作、讨论、交流。进而研究3块、双数饼、单数饼……,并从中发现规律。

2、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方法。

教学时我先设疑“锅里面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烙熟一张饼的一面需要3分钟,怎样才能让一家三口尽快吃上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理解题意,有个别学生已经说出了9分钟这个答案,但是大部分学生说还是不明白的。这时我就顺势让学生拿出圆片代替饼,让学生先独立操作演示。然后让他们同桌演示,有困难的互相讲解帮助。这样,几乎全部学生都理解了这个优化过程。这一环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了生动、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感受到烙饼的'策略。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同时,适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新课标指出: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除了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外,我还不失时 ……此处隐藏7813个字……规律。所以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还有欠缺,应抓住时机拓展延伸,从而来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并通过辨析来修正此规律。

总之,重新创造和使用身边的教学资源要在优于教材上提供资源的情况下进行,在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合理使用教材资源。至于所上的课,我不管失败还是成功,只要自己努力钻研了,其结果并不重要。

《烙饼问题》教学反思11

临近期末,“数学广角”的知识成了这段时间的教学重点。本册(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包括了:烙饼问题、合理安排时间(统筹方法)、排队求等候时间总和、田忌赛马(对策论)这四个内容。看看课时安排,只有四课时,书上的内容,也好像很浅显。可是实际教学当中,要把各种方法在课堂中落实下去,知道过程,掌握方法,灵活运用,这其中的容量是很大的。下面就“烙饼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烙饼问题”是一节渗透统筹优化思想的数学课,它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简单的优化思想,让学生从中体会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本节课我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基础知识出发,创设生活情境,以“烙饼”为主题,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围绕怎样烙饼,亲身经历探索“烙饼”中数学知识的过程,逐步掌握烙饼的'最佳方法。在本课教学中,我突出了以下几点:

本节课我以“烙饼”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围绕“怎样烙饼,才能尽快吃上饼”展开教学,设计了烙1张、2张、3张……单张,双张饼的探究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烙3张饼作为教学突破点,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理解情境图里的内容,理解了问题情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分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安排的,自己的方案一共需要多长时间烙完。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方案,我把各小组汇报的不同方案在黑板上展示出来,让大家来比较各种方案的优劣。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的意识,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利用手中小圆片代替饼,经历了从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

然后,我又分别让学生讨论烙4——9张饼的最佳方法,从而总结得到规律:双数张饼就2张2张地烙;单数张饼就用最优方法先烙3张,然后再2张2张的烙,或者先2张2张地烙,剩下3张的时候用最优方法烙。至于求“最少要用多长时间”这个问题,用次数×每次所用时间即可。

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尝试,再进行比较,既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烙饼问题》教学反思12

“烙饼”是一节渗透统筹优化思想的数学课,它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渗透简单的优化思想。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我以“烙饼”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围绕怎样烙饼,才能尽快吃上饼?展开教学,设计了烙1张、2张、3张----单张,双张饼的探究过程。以烙3张饼作为教学突破点,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的意识,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利用手中小圆片代替饼,经历了从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整节课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我渗透了以下理念:

1、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操作实践

“生本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自主小研究,要求让学生以圆形纸片替代饼,自己先进行烙饼活动,自主探究1张饼,2张饼,3张饼的最少烙饼时间。这一环节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来,在操作中感知,在实践中升华。并且,这一环节,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了生动,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时时为我们生活服务,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

2、解放学生的口,让学生畅所欲言。

课堂上,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展示、再全班交流,特别是3张饼怎么烙这个重难点,让学生说,让学生议,充分以生为本,师只在关键处引导,这一环节实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它既是生生之间的互动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水尝水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形成条理化,规律化的`知识结构。

3、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烙饼问题”,它所呈现的是优化问题,优化问题是人们经常要遇到的问题,例如,我们出门旅行就要考虑选择怎样的路线和交通工具,才能使旅行所需费用最少或者所花的时间最短;所以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数学思想方法。这节课中我认为学生体会的还不错。

本节中也存在很多不足,“生本理念”体现的还不够,教师放手的力度不大,特别是让学生找烙饼规律时,师讲的还是太多,此外本节中练习的也不多。

《烙饼问题》教学反思13

《烙饼中的数学问题》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我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经历探索“烙饼”中数学知识的过程,逐步掌握烙饼的最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优化思想。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以“爸爸妈妈和我每人要吃一张饼”来导入,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充分地感受到数学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生活的需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完成烙饼这件事,让学生在观察、对比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不断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过程中,发现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探究开始,我先以“如果一面需1分钟,两面都要烙,那么烙一个饼要多少分钟?如果烙两个饼呢?”开始提问,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如果烙一面需要1分钟的话,那么饼的张数乘1正好就是最节省时间。接着,提问若每面烙3分钟,2张饼需要几分钟,3张饼,4张饼……以3张饼作为关键,让学生用圆片代替饼摆一摆,用图画一画,表格填一填,让学生在观察、对比的过程中,体会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完成烙饼这件事,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不断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过程中,发现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体会快速烙饼法的好处。

在讨论出三张饼的问题后,我提出了四、五、六、七、八张饼最快需要多长时间,我让学生分别用表格填一填该怎么烙饼最节省时间,在填出表格后,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单数、双数的烙饼方法有什么不一样。得出,要烙的'饼数是单数的话就两张两张地烙,要烙的饼数是单数的话先两张两张地烙,后三张用快速烙饼法烙。同时,我引导学生观察需要烙饼的张数和时间有什么关系,同学们推理和猜测出:饼的张数乘3就是最节省时间,接着我追问3是什么,得出烙一面的时间×饼的张数=最节省时间。

总体来说,这节课上得挺顺利,但我感觉我一直带领学生一步步操作,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朝这方面努力。

《《烙饼问题》教学反思1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